可可托海這個以豐富的礦產資源而聞名的聚寶盆,并不是一個平靜之地,在晚近地質時期,它以特有的方式在活動,從而給人類留下了另一類地質遺產。
1931年8月11日凌晨,在可可托海以南的卡拉先格爾一帶,發生了史稱"富蘊地震"的里氏8.0級大地震,*震區南起青河縣的阿爾曼特山,北達可可托海盆地,造成了長達176公里的斷層破裂帶。強烈的地震波迅速傳遍全球,有強烈震感的范圍直徑達2500公里,北京鷲峰臺和上海徐家匯臺作為當時中國為數不多的地震臺,記錄下了這次地震的震波圖形。包括南非開普敦、澳大利亞悉尼、加拿大渥太華、英國牛津在內的全球數百家地震臺都記錄到了這次地震,遠離震區達12000公里的南美洲圣安胡地震臺,也記錄到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震波。
地震對于人類也并非完全是壞事。正是由于富蘊地震斷裂帶的長期活動,才沿斷裂帶形成了一系列寬闊的斷陷盆地和湖泊洼地,例如可可托海、可可蘇海,這里水草豐美、土地肥沃,成了哈薩克人聚居繁衍的樂園。
然而新鄉風雨王的蒙古包就在這景區的冰山一角安裝,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前來景區旅游。
